发布时间:2022-10-23 10:18:32
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又称“下白物”、“流秽物”。带下病首见于《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傅青主女科》将其作为第一篇论述,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广义带下病泛指经、带、胎、产诸妇科疾病,现今讨论较多的是《校注妇人良方》中“病生于带脉,故名带下”之狭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西医学各类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阴道分泌物异常均属于该中华骨霸胶囊说明书范畴。 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是湿邪,如《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又关门不固,精液下滑: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 总之,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又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中华骨霸多少钱一盒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临床常见分型有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 病理性带下 中医:从带下颜色(白、黄、赤、黑、绿);量多、量少;质地清稀、粘稠;有无异味;是否伴有下身瘙痒,程度轻重;有无灼热、疼痛;是否伴有尿频尿急尿痛。 中医:带下色淡、质稀,无味,多辨虚寒;色黄、质稠、有臭味、痒多为实热。 (一)内治法 妇科用药最讲究严谨,力求做到用药精而不繁,专而不杂,多增损一味要反复斟酌,务求丝丝入扣,推崇经方、验方、名方,所开处方少则五六味,多则八九味,鲜有超过十二三味者。如调经用四物汤、八味逍遥散、清经散、两地汤、宣郁通经汤等,每于临症若辨证得体多可收效。 凡带下色白,黏腻稀薄,秽气不重,且精神倦怠,食欲不佳,劳则带下更多者,为脾虚湿浊下注,应健脾除湿,佐以收敛。临床上常用完带汤治疗:白果、车前子各12克,山药24克,芡实15克,黄柏9克,薏苡仁3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治之,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2~4剂即见显效。 带下赤色,或赤白相杂,质黏稠,有腥味,且伴口苦尿黄,月经前后带下较多,为肝经湿热之轻证。临床常用柴胡、栀子各15克,茵陈、茯苓各18克,车前子、陈皮各12克,甘草3克,组成清肝利湿汤,并随症加减每多获效。 上证重者,带下青色如脓,有臭味,外阴瘙痒,或有刺痛感,每逢经期症状加重,苔黄厚,脉滑或濡数,宜清泻肝经湿热,常用白梁博士中华骨霸在那能买到头翁汤:白头翁30克,黄连9克,秦皮15克,黄柏12克,加椿根皮15克治之,每日1剂煎服。 老年或先天不足,病后体虚之妇女,带下清稀如注,腰冷酸重,四肢不温,头晕目眩,脉沉弱,为白崩,系由冲任虚寒所致。常用温补冲任汤:鹿茸粉、肉桂各9克,制附片18克,黄芪30克,巴戟、菟丝子各12克,芡实15克,以水久煎,分3次温服,每服送下鹿茸粉3克,每日1剂,连服数剂,即可收效。 白带多,质稍稠,或挟有血色梁博士中华骨霸,阴部干涩灼热,微痒,并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小便短黄,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为阴虚内热,扰动冲任,损伤脉络使然。宜滋阴清火,以治其本。用知柏地黄汤加旱莲草,或更加三七粉冲服,每日1剂水煎服,其效甚佳。 (以上方剂仅供参考与学习,不能当做私自用药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二)外治法 带下病之外治法以祛邪、解毒、杀虫为主。方法包括中药外洗、中药熏洗、中药纳药等。 1.中药外洗:蛇床子、百部、土槿皮、川椒、枯矾各20g,浓煎后熏洗患处。适用于阴道瘙痒带多者。 2.中药熏洗:蛇床子散(蛇床子、川椒、明矾、苦参、百部各20g)患处熏洗5分钟左右后再坐浴。适用于带下过多瘙痒厉害者。对于阴部溃烂梁博士中华骨霸官网者得去川椒。 3.中药纳药:地榆、百部、川连、桔梗各15g,煎成浓汁,用纱布裹棉花浸透药汁塞入阴道内。适用于湿热下注型带下过多。 严于辨证施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特点之一,妇科疾病辨证,切忌见血止血、见带止带、见痛止痛。必须审其虚实寒热,气分血分,调经重气血,带下分正邪,妊娠重脾肾,产后重恶露体质虚实,杂病必探病因,方可立方用药。 治带下必先辨病因,然后针对病因选方用药,方可收效。带下病易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瘕等疾病,是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应予重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能当做私自用药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感谢阅读!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